《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代码:66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体育教师。

体育俱乐部运动项目教练。

企事业单位体育指导人员。

   发展岗: 体育赛事推动与管理人员。

体育赛事裁判。

体育商品销售。

迁移岗:体育新闻记者。

          体育比赛讲解员。

体育俱乐部创业与经营人员。

1  运动训练专业职业面向

本专业所属专业大类(专业类)及代码

所属专业类及代码

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举例

体育类

运动训练660301

新闻、旅游、管理、教育

    教育教学、 健身教练、体育事业管理员、体育商品销售

 

体育教师

体育教练员

体育营销

体育保健

保安、保镖

运动员等级证

裁判员证

健康师证

社会体育指导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育、体育竞赛等技术技能,面向教育、卫生、体育产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健身保健、市场营销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教育教学、保健指导、竞赛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健康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尚武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具备球类运动专业知识与技术。

4.掌握体育竞赛的组织及裁判法。

(三)能力目标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具备专项训练比赛能力,竞赛组织、体育教学。

5.具备体能指导、训练、运动康复的知识与技能。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

课程目标: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培育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素养、职业精神素养、法治意识素养、健全人格素养、公共参与素养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拓展模块除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外,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廉洁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

教学要求:

① 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

② 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③ 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

④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

⑤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考核评价: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评价标准。

倡导多元主体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发挥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主体的作用,从不同视角进行评价。

注重多样化评价。应将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

2. 语文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诸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知识支撑。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包括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8个专题,职业模块包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微写作、 科普作品选读共4个专题,拓展模块包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古代科技著述选读、中外文学作品研读三个专题。

教学要求:

①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② 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③ 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

④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

⑤ 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建构学习与评价共同体,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立足学生发展,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评价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要为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档案,收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读书笔记、调查报告、文学作品、个人反思日志和小组研讨成果等。

3.历史

课程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内容包括“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模块。

教学要求:

①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②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③ 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④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考核评价:

① 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本

② 注重评价多样化,实施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4.数学

课程目标:

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③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主要内容:

包括三个模块,基础模块的内容有: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二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的内容,包括七个专题和若干数学案例。

教学要求:

①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在教学活动中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落到实处。

②应通过典型例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基础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在初步运用中理解基础知识。

③倡导基本技能训练的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度运用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通性通法。

④应确立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⑤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的原则,促使学生“要学”、“会学”、“会数学式地思考”。

⑥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改进和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评价。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关机构评价相结合,通过定性与定量、书面与口头、课内与课外、结果与过程等形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5.英语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让能够听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及与课文主题相关或类似话题的陈述,能认读所学词语、识别常用英文标志和常见文体的浅显短文,能使用口头和书面开工回答问题、简单描述个人经历。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利用课本外的英语资源进行学习的意识。了解并尊重英语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职业模块是让学生对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有较浓厚的兴趣,逐步形成职业意识。能听懂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指令,并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能读懂与专业有关的简单英语资料;能填写与职业岗位有关的简单表格。能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工具,学习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懂得沟通交流的礼仪,逐步提高职业素养。拓展模块是让学生对英语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获得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开放、包容、合作、乐观、积极的性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

教学要求:

①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兼顾客观差异,体现专业特色,满足个性发展

③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④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⑤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考核评价:

①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相结合

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③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相结合

6.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

在通过学习计算机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制作图文并茂的文书、编制可管理的电子表格、创建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漫游互联网、综合实训等。

教学要求:

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1:2,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建构学习与评价的共同体,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要立足学生发展,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可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为学生建立计算机应用学习档案,收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学习笔记、实训报告、实训作品、小组研讨成果等。

7.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组成。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田径类(跑、跳、投)、体操类(支撑、悬垂、腾跃)、球类(足、篮、排)、体育理论和健康教育等四个系列。拓展模块中主要包括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等系列。

教学要求:

①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②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③把握课程的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④强化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⑤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考核评价:

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组内互评: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评与组内互评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8.艺术

课程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②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③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主要内容:

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其中基础模块包括音乐和美术两部分。拓展模块包括舞蹈诗歌摄影”、影视戏剧旅游文学动漫艺术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京剧剪纸蜡染皮影苏绣等。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选择拓展模块中的任意两个模块进行学习。

教学要求:

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

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衔接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教学领域。

考核评价:

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提倡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

(二)专业(技能)课程

9.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课程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运动中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运动中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特点和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掌握医务监督方法和运动伤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

    能用简单的医学检查方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医务监督。初步掌握按摩手法、常用穴位、止血法和绷带包扎法。掌握按摩手法在运动中的应用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树立爱岗敬业、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

    主要内容和要求

    理解概念和基础知识

    掌握运动与人体的调节体系

    掌握运动与人体的执行体系

    掌握运动与人体的保障体系

    掌握生长发育与女子体育卫生

    掌握运动医务监督

    掌握运动按摩

    掌握运动伤病的防治

    考核评价

    内容和比例

    理论:60%;实践操作:20%;平时:20%

    考核方法

    理论:期中和期末闭卷考试(或部分口试)

    实践操作。

    平时:作业、提问等。

    10.运动心理学基础

课程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掌握与运动训练相关的运动心理学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备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运动员拼搏进取、为国争光的精神,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体育职业道德。

主要内容和要求

了解心理学的对象与心理的实质

理解个性与自我修养

掌握少年期年龄特征

掌握少年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心理

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

掌握运动战术的心理训练

掌握比赛状态心理分析

了解体育运动中人际关系的优化

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和比例

理论:60%;平时:20%;讨论:20%

考核方法

理论:期中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

平时:作业。

讨论:根据课堂发言与自我小结。

11.社会体育学基础

课程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理论及指导社会不同群体科学开展体育活动的专业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备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组织、指导等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开展社会体育的实践意义,培养从事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工作的责任心。

主要内容和要求

           了解社会体育学基本知识

了解社会体育的概述

           了解社会体育服务的基本要素

            掌握按人群分类的社会体育

           掌握按目的分类的社会体育

           掌握按组织分类的社会体育

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和比例

理论:80%    平时:20%

②考核方法

理论:期末闭卷考试。

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实践操作。

12.运动训练学基础

课程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运动训练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初步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竞技训练的作用、意义。掌握运动训练的主要方法、手段和基本要点,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训练日记、训练总结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指导和总结运动训练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训练计划、训练意图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③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爱岗敬业、为国争光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精神。

主要内容和要求

            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了解优秀运动员特征

            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掌握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

           掌握少年运动员技术、战术训练

           掌握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

           掌握少年女子运动员训练特点

           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日记

           掌握运动训练计划与训练总结

考核评价

①考核内容和比例

理论:60%;平时:40%

②考核方法

理论:期终闭卷考试(60%)

平时:课堂提问和书面作业(10%);观摩课体会(15%);专题训总结(15%)

13.体育竞赛裁判学

课程目标

体育竞赛裁判学是运动训练专业必须学习和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各类体育竞赛项目都有其自身特殊的精神规则、制度、组织编排及执行规则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学校和基层单位的竞赛活动均由体育教师、具有体育特长的人员来担任裁判员,指导或担任临场执法工作。通过考试合格后可报批国家三级裁判员并由学校统一颁发证书。

 

主要内容

①体育竞赛的种类和特征和管理

②体育竞赛的方法与编排

③体育裁判员的作用、守则与修养

④球类运动的竞赛方法和裁判执法难点剖析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组织和管理竞赛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核评价

①本课程考核的重点是对体育竞赛裁判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及方法的掌握及理解并运用其知识、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体育运动竞赛中实际问题

②考核的形式采用开卷考试、口试等方式。

③总成绩包含平时成绩利考核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核成绩占70%

14.体育管理学

课程目标

体育管理学是研究体育实践中的管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体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软科学学科。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及方法,增强对管理学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体育教学的能力。这对于有效指导体育实践,推进体育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管理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组织与实施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及要求

①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

②体育管理体制

③学校体育管理

④运动训练管理

⑤运动竞赛管理

⑥群众体育管理

⑦体育产业管理

⑧体育信息管理

要求识记概念,领会特征与分类、建立管理方法,简单应用,开发体育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管理综合评价指标。

考核评价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以课堂提问、讨论、小论文、作业、笔记为主,期末考试采取理论考试。

成绩计算:理论60%,小论文20%,作业、出勤、课堂表现占20%

15.体育产业与经营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体育经济理论,具有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体育市场开发工作的能力。通过体育产业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使现象上升为理论,再运用科学的体育产业经济理论进一步指导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体育产业的巨大潜力,胜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体育市场开发等工作。

主要内容及要求

①体育产业学概述

②职业体育体育产业

③健康体育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

④体育产业市场与体育产业经营

⑤经营结构域经营形态

经营结构和组织计划

⑦经营分析与经营评价

⑧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⑨体育服务

体育旅游

要求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体育产业学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体育产业的运营与策划,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的内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产业与市场经济相联系,使学生明确体育产业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健身俱乐部的开发、运营与管理能力。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选择实例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坚持课后拓展和实践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引导学生自觉阅读体育产业相关资料,有意识将体育与市场开发相结合,强化体育产业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学会用体育产业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考核评价

考核方法:本课程结束后,平时成绩和闭卷考试按3:7的比例计算本课程总成绩。

平时成绩:    30%;

闭卷考试:    70%。

2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和中期论文考核方法进行:

16.专项训练教学

课程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专项训练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初步掌握专项竞赛组织和裁判方法,及竞赛场地、器材和设备的有关知识。

②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和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实践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辅助指导专项运动训练的能力;初步具有从事专项运动竞赛的能力;达到国家三级裁判员水平。

③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主要内容和要求

理论教学

①专项训练基础理论与训练方法

掌握专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分析的方法。

掌握专项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训练方法。

掌握专项技术训练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训练方法。

初步掌握专项战术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训练方法。

了解专项心理训练的基本知识。

专项竞赛组织和裁判方法

了解专项竞赛组织方法。

初步掌握专项竞赛主要规则和裁判方法。

③专项竞赛场地、器材和设备

初步掌握专项竞赛场地的规格和要求。

初步掌握专项竞赛器材和设备的规格和要求。

实践教学:

①身体训练

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

技战术训练

加强专项基本技术训练,掌握和不断完善专项完整技术。

初步掌握专项主要战术的运用,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③心理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专项心理和比赛的心理素质水平。

比赛

参加各级各类专项比赛,不断提高比赛能力,争取获得优良成绩。

考核评价

 ①考核

理论部分

占考核的10%,可以作业形式给予评分。

实践部分

占考核的90%。其中技术评定30%,可以由教师组成技评小组给予评分;运动成绩和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达标占60%,运动成绩达标根据学校组织的专项比赛或参加一定级别专项比赛取得的成绩给予评分;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达标,由学校组织身体素质测验所得成绩给予评分。

②专项训练课以武术为主,辅以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

③专项训练课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以实践为主。实践部分的实施应根据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各运动项目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各运动项目的训练计划。

考核评价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 70学分  ,方可准予毕业。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本专业学习3年,共120个教学周。

(一)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本专业共设置课程16门,课时3300学时,185学分(表2)。


2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课程

编码

学分

学时

课程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表

考核方式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

思想政治

 

8

144

 

 

2

2

2

2

 

 

笔试

语文

 

12

216

 

 

3

3

3

3

 

 

笔试

历史

 

4

72

 

 

 

 

2

2

 

 

笔试

数学

 

10

180

 

 

3

3

2

2

 

 

笔试

英语

 

10

180

 

 

3

3

2

2

 

 

笔试

信息技术

 

6

108

 

 

3

3

 

 

 

 

机试

体育与健康

 

8

144

 

 

2

2

2

2

 

 

笔试

艺术

 

2

36

 

 

1

1

 

 

 

 

笔试

选修课

物理

 

 

 

 

 

 

 

 

 

 

 

 

化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6

 

 

 

 

1

1

 

 

笔试

职业素养

 

1

18

 

 

 

 

 

 

1

 

笔试

 

 

 

 

 

 

 

 

 

 

 

 

 

小计

 

63

 

 

 

 

 

 

 

 

 

 

专业(技能)课程

必修课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4

72

 

 

2

2

 

 

 

 

笔试

运动心理学基础

 

4

72

 

 

 

 

2

2

 

 

笔试

运动训练学基础

 

4

72

 

 

 

 

1

1

2

 

笔试

社会体育学基础

 

3

54

 

 

 

 

2

1

 

 

笔试

 

 

 

 

 

 

 

 

 

 

 

 

 

 

 

 

 

 

 

 

 

 

 

 

 

 

 

 

 

 

 

 

 

 

 

 

 

 

 

 

 

 

 

 

 

 

 

 

 

 

 

 

选修课

体育产业与经营

 

2

36

 

 

1

1

 

 

 

 

笔试

体育管理

 

2

36

 

 

1

1

 

 

 

 

笔试

体育竞赛裁判学

 

4

72

 

 

 

 

1

1

2

 

笔试

 

 

 

 

 

 

 

 

 

 

 

 

 

小计

 

23

314

 

 

 

 

 

 

 

 

 

集中实践课程

必修课

军训

 

2

 

 

 

1

 

 

 

 

 

考查

劳动教育

 

 

 

 

 

 

 

 

 

 

 

 

专项训练

 

65

1170

 

 

9

9

10

11

25

 

考查

顶岗实习

 

22

 

 

 

 

 

 

 

 

22

考查

选修课

社会实践

 

8

 

 

 

 

 

 

 

 

8

考查

……

 

 

 

 

 

 

 

 

 

 

 

 

小计

 

32

 

 

 

 

 

 

 

 

 

 

合计

 

 

 

 

 

 

 

 

 

 

 

 

 


2.学时学分比例

总课时3300学时,其中,理论1050学时(32%),实践2250学时(68%);总学分为185学分,其中,必修课166学分(90%),选修课19学分(10%(表3、表4

3  学时学分比例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门数(门)

学时

学分

小计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小计

占总学分的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

10

1134

1134

 

34

63

34

专业(技能)课程

8

414

414

 

12

23

12

集中实践课程

5

1782

 

1782

54

99

54

合计

23

3300

 

 

 

185

 

 

4  必修和选修课程学分情况一览表

学分

性质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门)

学分数

占总学分的比例(%

必修

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8

60

89

专业(技能)课程

5

15

集中实践课程

4

91

选修

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2

3

11

专业(技能)课程

3

8

集中实践课程

1

8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现拥有专任教师7名,包括高级讲师1人,讲师6人,外聘兼职教师近4人。

专业项目武术设有辅助团队,专任教师4名,负责专业的理论课程的设计和授课任务。安排并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并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方向提供指导。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职业资格(技能)证书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双师比例达到100%

(二)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要围绕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建设。学校设有标准田径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场、排球场、武术馆等,可满足实践教学、校内外实验、实训等的需要。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主要围绕学生未来就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等进行合作建设,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要求,满足学生有半年以上到行业、企事业单位定岗实习的实训条件。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衡阳县体育馆、明旭体育馆、威肯羽毛球馆、神雁水乡游泳中心、衡阳和尔文体用品有限公司等建立学校教学实践基地等近20家的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充分有效的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也为本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挂职实践及拓展校企合作,深化产学互动提供了切实保障。

(三)教学资源

对教材选用、图书文献配备、数字资源配备等提出有关要求。根据本专业的需求,每学期应按照《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征订目录》进行教材的选用,鼓励专业课教师自编适应本地园林生产实际和专业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图书和期刊杂志总数应达到教育部有关规定。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包括手机移动学习课程、网上公开课程、网络课程、课程学习包、精品课程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

本专业施行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运动项目实行主导教师制。各运动项目教师平时与学生相处占大多数时间,对于学生身心教养、教学训练、实习实践、职业生涯管理来说,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故承担本项目学生主导教师职责。

主导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内的第一线辅导人员,主导教师应当结合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在身心教养、教学训练、实习实践、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安排、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专项技能学习、日常实践、综合实训及毕业实习等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成绩评价。

 

(五)学习评价

1.专业课程的考核专业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1)过程性考核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 ( 工作 ) 项目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 ,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2)终结性考核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期末考试或答辩等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

3)课程总体评价根据课程目标与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终结性考核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期末成绩。

2.顶岗实习课程的考核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六)质量管理

1.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校长为学校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为本专业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加大对专业教学的投入和管理,确保专业教学有序进行。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要加强本专业建设总体设计,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与改革具体组织实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运行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和实际需要,设立教务、实训实习、教研等教学管理和研究机构,配备与学校规划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研究人员,要完善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完善管理人员、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设施设备、图书及教材等各项管理制度。

3.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与执行。学校应制订完善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学习与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学校应建立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诊断与改进机制,确保常规教学规范有效。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学校应根据本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制订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其中,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标准要参照本标准进行二次开发。学校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市州教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要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与考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要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进行滚动修订。

5.教学档案收集与整理学校应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等。学校应对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做出规定,由专人负责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能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服务。

6.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样应按规定设立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教研人员。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设立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证研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评价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九、毕业要求(参考)

1.符合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2.思想品德评价合格,身心健康。

3.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4.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

5.劳动课考试或考核合格。

6.体能测试合格。

7.符合学校的其他有关毕业要求。

8.获得二级裁判员等级、教师资格证书、营养师、健身教练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中的12个证书。

 

十、附录

1、教学进程安排表(或实施性教学计划)

 

附录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3   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性质

课程

名称

学时

课程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表

考查学期

考试考核学期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必修课

思想政治

144

144

 

2

2

2

2

实习实训

顶岗实习

 

1-4

语文

216

216

 

3

3

3

3

 

1-4

历史

72

72

 

 

 

2

2

 

3-4

数学

180

180

 

3

3

2

2

 

1-4

英语

180

180

 

3

3

2

2

 

1-4

信息技术

108

108

 

3

3

 

 

 

1-2

体育与健康

144

144

 

2

2

2

2

1-4

 

艺术

36

30

6

1

1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6

36

 

 

 

1

1

3-4

 

职业素养

18

18

 

 

 

 

 

1

3-4

 

必修课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72

72

 

2

2

 

 

 

 

1-2

运动心理学基础

72

72

 

 

 

2

2

 

3-4

运动训练学基础

72

72

 

 

 

2

2

 

3-4

社会体育学基础

54

54

 

 

 

2

1

 

3-4

体育裁判法

72

36

36

 

2

1

1

 

3-4

专项训练

1170

144

1026

9

7

10

11

25

 

1-5

 

 

 

 

 

 

 

 

实习实训

顶岗实习

 

5

 

 

 

 

 

 

 

 

 

5

选修课

体育管理

36

36

 

1

1

 

 

 

1-2

 

体育产业与经营

36

36

 

1

1

 

 

 

1-2

 

必修课

军训

30

4

26

1

 

 

 

 

1

 

劳动

教育

 

 

 

 

 

 

 

 

 

顶岗

实习

396

 

396

 

 

 

 

 

30

 

6

选修课

社会

实践

126

 

126

 

 

 

 

7

 

5

 

合计

3270

1654

1616

30

30

31

31

33

30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