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问题教学法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实施问题教学法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衡阳县职业中专 彭国庆 朱志运
“问题教学法”是指给定问题或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研究、探讨,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神经质特点是:“问题中心”学说,思维性强,探讨性强,所花的时间较多。
数学课大部分可以看成是由一个问题和它的若干个子问题组成,所以数学课最适宜实施“问题教学法”,进行“问题教学法”首先师生应营造一个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问题教学法”常按下列程序进行:提出问题(含发现)——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地解决问题等步骤。
1、提出问题
新、奇、巧、趣、活,有时可以开门见山,有时可以兜圈子,要设计引例,分散难点,有时要数形结合,打比喻,设计问题的阶梯,一步一步的自然地引出问题,这一步是关键让学生细嚼慢咽,给一定的时间去观察、去分析、去比较、去发现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待引出问题后板书课题为佳。
引入提出问题常见的有这样的一些方法:
①定义法(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
②复习法(如:对数的引入)
③特例法(如:二项式定理)
④实例法(如:加、乘原理,排列组合的定义)
⑤讲故事法(如:等差安息列的前n项的和)
⑥图形、模具法(线和线的位置关系)就以教室为例,学生非常了解、熟悉。
⑦实验法(如:锥的体积)
等等,如讲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这一节课,可由讲德国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解“1+2+3+……=?”的故事引入,大多数同学用的依次逐一相加的方法,唯一有高斯一个人用(1+100)×50=5050的概括方法,你知道高斯是怎样想出来的吗?一般地,等差数例前n项的和又怎样求呢?宜慢,探讨。
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要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教师要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地参与问题的分析,并充分利用人的手、脑、眼、口、耳的综合的功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审视分析问题,在问题的关键、重点、难点这些知识的闪光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类比、联想,有时还要适当的“点拨”,一定要“点”在关键处,“拨”在精要处,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问题多种角度,多种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进行思考研究,分析问题应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有时综合思考法,有时联想思考法,有时逆向思考法,有时发散思考法,有时收敏思考法,分析问题有条有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前后连贯,语言精练流畅,板书完整系统,准确美观,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分析问题采用教师启问,学生答:教师启问,学生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释疑等等,从而达到深(或新)、广、全地分析问题。
3、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应设计下列语句发问,让学生思考回答,假设……,如果……,那么……,是不是,想一想,怎么办,还可以想到什么,还可以提出什么,你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图形有什么特征,从而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性质,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注意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哪些方法和技巧,你有什么样的经验和体会,受到什么样的启发,问题以及你还能想到什么等等,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一定不要急于表态,答对了,不要急于肯定,答错了,更不要急于指正,而应当进一步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的?”“你的根据是什么?”如果学生一时答不出来,不要急着催问,让他们尽可能想一想困难在哪里,或者问他“什么地方卡住了”,教师再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帮助解决,使学生尝到“再创造”的乐趣。
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独特的见解,研究问题的各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然后就是问题的应用,如解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而开拓思维,还要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大胆的设想和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求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达到培养创造思维的目的,并注重知识实际应用。
问题创造性解决后,最后留下悬念,引出新问题(由学生提出为最佳)
4、体会
实施了“问题教学法”,我对一堂课的好坏有了新的认识,讲练结合的课不一定是一堂好课,有些老师“田坝放水”、“葫芦倒豆子”把知识讲一遍,然后就是盲目地多练,这实质是重结论轻过程的注入式教学法,只是起到熟练于知识点的作用,没有抓住知识的闪光点进行有的放矢地启发、分析、点拨、探讨,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展现给学生,进行“问题教学法”一堂课表面看起来是满堂灌,动手练不多,但学生可能收获不少,由于启发、分析、点拨、探讨、归纳、总结,学生开动了脑筋,积极思维,即脑练,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到分析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受益非浅,再加上适当的巩固练习,也是一堂好课。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