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计算机平面设计
专业代码:0903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首岗: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广告设计师、计算机操作员
发展岗:印前图文制作员、专业排版员、信息管理员
迁移岗:软件设计员、网络管理员、产品营销员
本专业所属专业大类(专业类)及代码
所属专业类及代码
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举例
信息技术类(09)
计算机平面设计090300
计算机服务
6110 计算机系统服务、6120 数据处理、6140其他计算机服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广告设计师、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信息处理
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图像制作员、
网页制作员、平面设计师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广告设计师等一线岗位,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从事图形制作与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二维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 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4.学习相关艺术设计的素描、色彩画、数字色彩等基本造型手段;
5.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平面图像处理与制作;
6.具有一定的美术设计项目的设计、制作、规划、管理能力;
7.具有网站的设计、安装、调试、管理能力。
 
(三)能力目标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2.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3.具备一定的新知识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省、自控、抗挫等社会能力。
4.掌握常用办公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等)及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办公自动化的能力。
5.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安装方法等知识,具备DIY计算机的能力。
6.掌握计算机常见故障及产生原因的知识,具备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分析、检测、排除等维修能力。
7.掌握网络布线、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及常用网络故障的排除能力。
8.掌握图像处理软件中选区、图层、路径、通道、蒙版、滤镜等知识,具备对图像编辑处理、艺术构思及鉴赏能力。
9.掌握动漫制作软件中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动画、特效等知识,具备制作二维作品及影视后期处理的能力。
10.具有信息技术领域的营销方法与技巧。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
课程目标: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培育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素养、职业精神素养、法治意识素养、健全人格素养、公共参与素养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拓展模块除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外,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廉洁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
教学要求:
① 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
② 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③ 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
④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
⑤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考核评价: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评价标准。
倡导多元主体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发挥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主体的作用,从不同视角进行评价。
注重多样化评价。应将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
2. 语文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诸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知识支撑。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包括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8个专题,职业模块包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微写作、 科普作品选读共4个专题,拓展模块包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古代科技著述选读、中外文学作品研读三个专题。
教学要求:
①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② 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③ 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
④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
⑤ 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建构学习与评价共同体,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立足学生发展,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评价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要为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档案,收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读书笔记、调查报告、文学作品、个人反思日志和小组研讨成果等。
3.历史
课程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内容包括“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模块。
教学要求:
①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②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③ 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④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考核评价:
① 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本
② 注重评价多样化,实施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4.数学
课程目标:
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③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主要内容:
包括三个模块,基础模块的内容有: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二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的内容,包括七个专题和若干数学案例。
教学要求:
①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在教学活动中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落到实处。
②应通过典型例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基础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在初步运用中理解基础知识。
③倡导基本技能训练的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度运用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通性通法。
④应确立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⑤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的原则,促使学生“要学”、“会学”、“会数学式地思考”。
⑥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改进和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评价。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关机构评价相结合,通过定性与定量、书面与口头、课内与课外、结果与过程等形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5.英语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让能够听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及与课文主题相关或类似话题的陈述,能认读所学词语、识别常用英文标志和常见文体的浅显短文,能使用口头和书面开工回答问题、简单描述个人经历。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利用课本外的英语资源进行学习的意识。了解并尊重英语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职业模块是让学生对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有较浓厚的兴趣,逐步形成职业意识。能听懂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指令,并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能读懂与专业有关的简单英语资料;能填写与职业岗位有关的简单表格。能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工具,学习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懂得沟通交流的礼仪,逐步提高职业素养。拓展模块是让学生对英语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获得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开放、包容、合作、乐观、积极的性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
教学要求:
①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兼顾客观差异,体现专业特色,满足个性发展
③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④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⑤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考核评价:
①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相结合
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③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相结合
6.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
在通过学习计算机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制作图文并茂的文书、编制可管理的电子表格、创建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漫游互联网、综合实训等。 
教学要求:
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1:2,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建构学习与评价的共同体,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要立足学生发展,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可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为学生建立计算机应用学习档案,收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学习笔记、实训报告、实训作品、小组研讨成果等。
7.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组成。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田径类(跑、跳、投)、体操类(支撑、悬垂、腾跃)、球类(足、篮、排)、体育理论和健康教育等四个系列。拓展模块中主要包括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等系列。
教学要求:
①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②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③把握课程的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④强化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⑤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考核评价:
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组内互评: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评与组内互评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8.艺术
课程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②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③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主要内容:
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其中基础模块包括音乐和美术两部分。拓展模块包括“舞蹈”、“诗歌”、“摄影”、“影视”、“戏剧”、 “旅游文学”、“动漫艺术”、“园林建筑”、“艺术设计”、 “京剧”、“剪纸”、“蜡染”、“皮影”、“苏绣”等。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选择拓展模块中的任意两个模块进行学习。
教学要求:
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
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衔接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教学领域。
考核评价:
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提倡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
(二)专业(技能)课程
9. OFFICE 2010
课程目标: 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应用,熟悉数据库知识,了解Access的基本应用。
主要内容: Office 2010的新功能、在新界面中导航的方法、Office文档的共性操作以及对Office界面环境的个性化定制。Word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Excel处理与分析数据的方法,使用PowerPoint设计与制作幻灯片的方法。制作各类现实中常用的文档、表单等。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现场示范教学,加强事例分析练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在生动直观的讲授中掌握技能,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操作技能,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考核评价: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10. PHOTOSHOP 图像处理
课程目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图像处理和广告制作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主要内容:图像处理的流程,广告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建筑效果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赏析优秀的广告和处理照片,流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在教学环节上,将课堂理论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设计大赛、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构成一个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考核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成长性评价,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建议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1. FLASH 动画制作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工作过程导向,采用工学结合模式,通过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平面动画制作技术,培养学生平面动画设计创意的思维和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平面动画制作能力、基本的平面动画设计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养成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成为符合网站开发、广告设计、电子杂志制作、游戏开发等社会急需的高级动画制作职业技术人才。
主要内容:Flash CS6的工作界面、启动、建新动画文档、保存文档、工具面板、属性面板以及各种控制面板的布局方式和使用。
教学要求: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在用心分析课程目标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项目(如学生比较熟悉容易上手、项目有代表性并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能力等)作为载体,借助充分的媒介(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地体验各种工具下的FLASH动画),通过选择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动手演练、现场展示、情景模拟、设计实战等)让擅长于思考、操作、设计、创作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华,从而更好地落实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4)考核评价:平时学习态度成绩(20%)评分与质量标准(重点考察平时考勤、上课纪律及活动参与的表现)。 静态动画设计作品成绩(10%)评分与质量标准(重点考察图片的美感、色彩的搭配) 动画设计作品成绩(20%)评分与质量标准(重点考察图层的运用、元件与补间的使用、引导与遮罩层的叠加)。
12.网页制作与应用
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和管理奠定基础。在网页设计的实践中重点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主要内容:网页制作软件及HTML语言,掌握运用Dreamweaver(以下简称DW)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网页的方法,通过运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和Flash动画制作软件。
教学要求:组织课程教学相关教师在深入岗位调研和教学过程总结的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件、试题习题集、教学微课视频。
考核评价:本课程实施综合考评,注重考核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同时注重学习态度和最终成绩的关联,以全面综合地评定学生的能力。
1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选购、安装、应用、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修、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调试与信息安全等能力,能够在信息服务类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能够使用维修维护工具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内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调试与维护、IT设备的采购、设备安装及维护、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IT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
教学要求: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基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工作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采用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练、思”于一体。
考核评价: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4. C 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目标: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驱动和项目实训,使学生全面掌握C语言的基本理论、基本编程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C语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计算机编程人才。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善于沟通表达、创新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和学生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掌握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框架,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熟练应用C语言集成环境设计和调试C程序;能用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式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测试程序;掌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方法,无论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导控教学模式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相结合。 
(4)考核评价: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过程考核所占比例为30%。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15.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网络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网络安全知识,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组网,常见网络故障进行排错。
教学要求: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考核评价:改革评价手段和办法,加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办法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实践环节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16.素描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素描的理论知识以及素描绘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把握物体结构的能力、处理明暗关系的能力,为后续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素描基本知识、石膏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人物素描和风景素描等。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考核评价:本课程考试形式为实训作品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物体进行素描的能力。 
17.平面构成与图案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原理及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实际操作,正确使用常规设计工具,体验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工艺性,运用造型设计的各种表现手法有意识地组织和创造,从中培养学生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良好的造型能力、色彩的感知能力、为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平面构成表现、色彩构成表现、构成综合设计表现。
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考核评价:本课程考试形式为实训作品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物图形构成综合设计的能力。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本专业学习3年,共120个教学周。
(一)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本专业共设置课程26门,课时3300学时,185学分(表2)。
表2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课程
编码
学分
学时
课程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表
考核方式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
思想政治
 
8
144
144
 
2
2
2
2
8
 
笔试
语文
 
12
216
216
 
3
3
3
3
12
 
笔试
历史
 
4
72
72
 
 
 
2
2
4
 
笔试
数学
 
10
180
180
 
3
3
2
2
10
 
笔试
英语
 
10
180
180
 
3
3
2
2
10
 
笔试
信息技术
 
6
108
36
72
3
3
 
 
6
 
笔试
体育与健康
 
8
144
10
134
2
2
2
2
8
 
笔试
艺术
 
2
36
16
20
1
1
 
 
2
 
笔试
选修课
物理
 
0
0
 
 
 
 
 
 
0
 
 
化学
 
0
0
 
 
 
 
 
 
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6
20
16
 
 
1
1
2
 
笔试
职业素养
 
1
18
13
5
 
 
 
 
1
 
笔试
 
 
 
 
 
 
 
 
 
 
 
 
 
小计
 
63
1134
887
247
17
17
14
14
1
 
 
专业(技能)课程
必修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
180
72
108
3
3
 
 
4
 
笔试和技能考核
PHOTOSHOP 图像处理
 
5
90
36
54
5
 
 
 
 
 
技能考核
素描
 
9
162
72
90
5
 
 
 
4
 
技能考核
FLASH动画制作
 
5
90
36
54
 
5
 
 
 
 
技能考核
平面构成与图案
 
5
90
36
54
 
5
 
 
 
 
技能考核
C语言程序设计
 
18
324
160
164
 
 
6
6
6
 
笔试和技能考核
计算机网络技术
 
9
162
72
90
 
 
5
 
4
 
笔试和技能考核
OFFICE2010
 
9
162
72
90
 
 
5
 
4
 
笔试和技能考核
网页制作与应用
 
9
162
72
90
 
 
 
5
4
 
笔试和技能考核
选修课
premiere(视频处理)
 
2
36
8
28
 
 
 
2
 
 
技能考核
常用工具软件
 
2
36
 
36
 
 
 
 
2
 
技能考核
服务器搭建
 
1
18
 
18
 
 
 
 
1
 
技能考核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3
54
10
44
 
 
 
3
 
 
笔试和技能考核
小计
 
87
1566
646
920
13
13
16
16
29
 
 
集中实践课程
必修课
军训
 
2
30
4
26
1
 
 
 
 
 
 
劳动教育
 
 
 
 
 
 
 
 
 
 
 
 
停课实训
 
 
 
 
 
 
 
 
 
 
 
 
顶岗实习
 
22
400
 
400
 
 
 
 
 
20
 
选修课
社会实践
 
11
200
 
200
 
 
 
 
 
10
 
……
 
 
 
 
 
 
 
 
 
 
 
 
小计
 
35
630
4
626
1
 
 
 
 
30
 
合计
 
185
3330
1537
1793
30
30
30
30
30
30
0
2.学时学分比例
总课时3600学时,其中,理论1690学时(47%),实践1910学时(53%);总学分为200学分,其中,必修课178学分(89%),选修课22学分(11%(表3、表4
3  学时学分比例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门数(门)
学时
学分
小计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小计
占总学分的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
10
1134
887
247
34%
63
34%
专业(技能)课程
13
1566
646
920
47%
87
47%
集中实践课程
3
630
4
626
19%
35
19%
合计
26
3330
1537
1793
100%
185
100%
 
4  必修和选修课程学分情况一览表
学分
性质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门)
学分数
占总学分的比例(%)
必修
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8
60
88%
专业(技能)课程
9
79
集中实践课程
2
24
选修
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2
3
12%
专业(技能)课程
4
8
集中实践课程
1
11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1)师资结构
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组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术梯队已初步形成。教师队伍是一个中青结合的专业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20余人,都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高级教师以上职称 5人,占25%,中级职称人8,占50%;“双师型”教师 7人,占35%;兼职教师3人,占15%。
2)师资质量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现有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能力较强的专兼职结合较好的优秀团队。全体教师热爱学生,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等能力强。主干课程教师经历丰富,具备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及专业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能力。现有市级专业带头人1名,校级专业带头人3名。
3)现场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为了强化专业技能教学,使人才培养更好地与岗位对接,学校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从校外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聘请、遴选 3名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训指导、顶岗实习指导、或举办讲座等专业建设各环节,对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得学生的好评。
为了加强对兼职教师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衡阳县职业中专外聘教师管理办法》,通过查、看、听等形式,把好入口关、教学过程监控关和考核评价关,全程跟踪兼职教师教学效果。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先后制定了《全面聘任制暂行规定》、《教师综合量化考核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暂行规定》、《教师结构工资实施方案》等制度,明确教师的责、权、利,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全面考核评价,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制定了《专业(学科)带头人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实施性建设计划,给予充分的政策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积极打造名校名师和专业教师团队。
学校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师培养方案,积极鼓励教师到高校进修、到企业顶岗实践,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双师型”教师应备的素质和能力,并建立了保障激励机制。本专业现有“双师型”教师 7名。
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了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机制,专业课教师每学年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30%以上,时间30天以上,每两年到企事业单位轮训一次,学校承担"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全部经费;制订并实施教师学历提升方案,学校承担学费的50%以上,学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全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并与所教专业对口;制订并实施专业带头人和课程带头人培养培训方案,培养对象明确并形成梯队,有专项的培养计划和经费,有相应的奖励政策。此外,我校还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和边教学边,通过“拜师学艺”活动、课题组教研活动等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每个教学用教室都要是配备多媒教学设备。校内实习实训配备了计算机基础应用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室、多媒体信息处理实训室、网络应用技术实训室、素描实训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页设计室等,实习实训设备一般按照每班40以上同时实验或实训的要求,各室硬件配置都根学科发展与时俱进。教学条件完都全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所有实训室都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建有主干带宽1000M和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校园网以宽带接入方式和互联网相联,并连接到所有科室、实训室,实现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信息化;教学用计算机达人均0.5台。
为了贯彻《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使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适应企业工作需要,提高岗位综合能力。学校加大了与企业联系、合作的力度,先后与衡阳世纪电脑公司、衡阳联奥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将“教、学、做”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功能。基本上能满足学校本专业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
(三)教学资源 
根据本专业的需求,每学年应按照《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征订目录》进行教材的选用,鼓励专业课教师自编适应专业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材,采取原版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师撰写特色鲜明的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应用实训指导》。在实训指导书中增加了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介绍,减少了理论和原理,增加了岗位实际应用范例,有了更加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学生的技能训练得到了保障,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校有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除学校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等资源外,学校可提供的扩充性资料包括:学校的资料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馆藏的相关专业纸质及电子图书等。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还建设了包括手机移动学习课程、网上公开课程、网络课程、课程学习包、精品课程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了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的学习包、个体实训教学要求的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和个体实训学习包等资源。
(四)教学方法
1、专业课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环境科学知识的认识规律,符合环境教学任务和环境教学内容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衡阳县地区、本校、本专业教师和学生、设备等具体条件出发,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不搞生搬硬套,提倡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流派。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
2、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教学方法
(1)顶岗实习一般要是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岗位,直接参与现场生产过程,在企业专业学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分项目小组完成顶岗实习工作任务。顶岗实习完全按照企业规范和要求进行考核。
(2)社会实践一般采用项目活动方式,即分活动小组,在指导教师和项目组和的带领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考核将按活动参与性和效果进行考核。
(3)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由学校、企业(单位)、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和与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4)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的制度,切实加强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教学管理,配备了专业老师、专职指导老师和专门管理人员。
(5)学校应提前与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企业(单位)进行沟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学校每学期定期检查和监督实施情况,向企业(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了解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情况,听取对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检查记录。
3、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学习空间、教学云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活动要根据计划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管理的开放性、教学考评的透明性等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管理水平。
(五)学习评价
1、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实训实习评价:采用的是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术水平。
顶岗实习评价: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2、本专业还推行“以赛促学”,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特殊表现受到国家、省、市等不同奖励,可作为基础学分使用(如技能大赛模块)。
 
(六)质量管理
1、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在学校里校长为学校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为本专业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近几年加大了对专业教学的投入和管理,确保专业教学有序进行。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加强了本专业建设总体设计,组织对本专业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确保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运行
学校根据办学规模和实际需要,设立教务、实训实习、教研等教学管理和研究机构,配备了与学校规划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研究人员,完善了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完善了管理人员、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了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设施设备、图书及教材等各项管理制度。
3、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与执行。
学校制订完善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学习与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学校还建立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诊断与改进机制,确保常规教学规范有效。
4、教学档案收集与整理
学校做好了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等。学校对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做出规定,由专人负责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更好地为教学教研进行服务。
6、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校按规定设立了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教研人员。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设立了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证研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评价模式,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九、毕业要求
1、符合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2、思想品德评价合格,身心健康。
3、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4、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
5、符合学校的有关毕业要求。 
 
十、附录
1、教学进程安排表(或实施性教学计划)

课程
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课程
编码
学分
学时
课程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表
考核方式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
思想政治
 
8
144
144
 
2
2
2
2
8
顶岗实训
笔试
语文
 
12
216
216
 
3
3
3
3
12
笔试
历史
 
4
72
72
 
 
 
2
2
4
笔试
数学
 
10
180
180
 
3
3
2
2
10
笔试
英语
 
10
180
180
 
3
3
2
2
10
笔试
信息技术
 
6
108
36
72
3
3
 
 
6
笔试
体育与健康
 
8
144
10
134
2
2
2
2
8
笔试
艺术
 
2
36
16
20
1
1
 
 
2
笔试
选修课
物理
 
0
0
 
 
 
 
 
 
0
 
化学
 
0
0
 
 
 
 
 
 
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6
20
16
 
 
1
1
2
笔试
职业素养
 
1
18
13
5
 
 
 
 
1
笔试
 
 
 
 
 
 
 
 
 
 
 
 
小计
 
63
1134
887
247
17
17
14
14
1
 
专业(技能)课程
必修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
180
72
108
3
3
 
 
4
笔试和技能考核
PHOTOSHOP 图像处理
 
5
90
36
54
5
 
 
 
 
技能考核
素描
 
9
162
72
90
5
 
 
 
4
技能考核
FLASH动画制作
 
5
90
36
54
 
5
 
 
 
技能考核
平面构成与图案
 
5
90
36
54
 
5
 
 
 
技能考核
C语言程序设计
 
18
324
160
164
 
 
6
6
6
笔试和技能考核
计算机网络技术
 
9
162
72
90
 
 
5
 
4
笔试和技能考核
OFFICE2010
 
9
162
72
90
 
 
5
 
4
笔试和技能考核
网页制作与应用
 
9
162
72
90
 
 
 
5
4
笔试和技能考核
选修课
premiere(视频处理)
 
2
36
8
28
 
 
 
2
 
技能考核
常用工具软件
 
2
36
 
36
 
 
 
 
2
技能考核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