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施工
专业代码:0401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首岗: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测量放线工
发展岗: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资料管理、施工现场成本管理。
迁移岗: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表1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职业面向
本专业所属专业大类(专业类)及代码 |
所属专业类及代码 |
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举例 |
土木水利类 09 |
建筑工程施工040100 |
建筑业 |
建筑施工工艺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材料检测、建筑工程监理 |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资料管理、施工现场成本管理 |
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资料员、造价员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专业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从事砌筑、抹灰、钢筋、测量工艺操作或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7)熟悉建筑行业标准与规范,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理解、执行建筑项目合同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
(10)具备对建筑美的鉴赏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具有日常生活和建筑技术专业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献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4)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建筑技术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基本技能,以及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5)具有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以及建筑职场英语的应用基本能力;
(6)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具有建筑技术专业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
(7)了解美学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建筑绘画技法。
(8)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
(9)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具有基本的审美素养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10)了解建筑制图国家规范和标准,初步掌握建筑制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绘图技法。
(11)掌握 AutoCAD 的基本操作方法,具备运用计算机绘制简单建筑设计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能力。
(12)掌握建筑测量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具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定点放线和地形测绘的能力。
(13)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领会建筑设计意图,具备运用手绘和计算机完成小型建筑设计与绘图任务的能力。
3.能力目标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4)具有正确保管、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及材料进场取样送检与常规检测的能力
(5)具有正确计算建筑工程工程量和正确运用建筑工程消耗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
(6)具有基本结构的认知及问题处理的能力、常见结构体系的认知能力及简单结构构件受力分析的能力
(7)具备进行砌筑工程施工准备的工作能力,能根据建筑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和指导砌筑施工的准备工作
(8)具备砖、小型砌块等砌体的砌筑操作能力。能合理选择组砌形式和熟练运用三一砌砖法等砌筑方法,按砌筑工艺流程与安全技术要求,进行砖石基础、清水墙角及细部、混水圆柱和异形墙、空斗墙、空心砖墙和各种砖墙的砌筑。
(9)具备砌筑工程检查验收的能力,能按砌筑工程检验的一般程序和质量检验标准进行砌体工程的质量验收
(10)具备进行抹灰工程施工准备的工作能力,能根据建筑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和指导抹灰施工的准备工作
(11)具备抹灰的操作能力,能按抹灰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进行顶棚、墙面一般抹灰饰抹灰施工
(12)具备饰面砖镶贴和饰面板安装的操作能力,能按饰面砖镶贴和饰面板安装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进行墙面装饰施工。
(13)具备楼地面装饰施工的操作能力,能按楼地面施工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进行水泥砂地面、水磨石地面、瓷砖地面等施工
(14)具备抹灰工程检查验收的能力,能按抹灰工程检验的一般程序和质量检验标准进行抹灰工程的质量验收
(15)具备进行钢筋工程施工准备的工作能力,能根据结构施工图纸进行钢筋翻样图绘制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并组织和指导钢筋施工的准备工作
(16)具备钢筋加工的操作能力,能按钢筋翻样图进行钢筋加工和连接
(17)具备钢筋安装的操作能力,能按钢筋图样和构造要求进行混凝土结构常用构件的钢筋骨架扎安装。
(18)具备钢筋工程检查验收的能力,能按钢筋工程验收的一般程序和质量检验标准进行钢筋工程的质量验收
(19)具备常用测量仪器使用与保养的能力。能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高程、距离、角度、坐标、施工放样等测量工作,并能对测量仪器进行日常保养
(20)具备土方工程测量与计算的能力,能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土方工程测量,并能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
(21)具备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能力,能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控制测量、外业数据观测和成果计算
(22)具备建筑施工测量的能力,能按建筑施工图进行建筑物定位与放线、楼层轴线引测和标高传递
(23)具备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的初步能力,能协助现场技术人员向班组或员工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24)具备施工现场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能参与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及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等工作。
(25)具备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检测的能力,能独立完成规范规定的见证取样项目的取样和检测。
(26)具备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能力,能按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完成施工资料和安全资料的收集、填写,并能整理归档。
(27)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
课程目标: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培育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素养、职业精神素养、法治意识素养、健全人格素养、公共参与素养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拓展模块除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外,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廉洁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
教学要求:
①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
②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③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
④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
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考核评价:
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评价标准。
②倡导多元主体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发挥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主体的作用,从不同视角进行评价。
③注重多样化评价。应将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
2. 语文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诸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知识支撑。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包括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8个专题,职业模块包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微写作、 科普作品选读共4个专题,拓展模块包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古代科技著述选读、中外文学作品研读三个专题。
教学要求:
①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②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③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
④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
⑤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建构学习与评价共同体,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立足学生发展,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评价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要为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档案,收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读书笔记、调查报告、文学作品、个人反思日志和小组研讨成果等。
3.历史
课程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内容包括“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模块。
教学要求:
①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②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③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④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考核评价:
①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本
②注重评价多样化,实施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4.数学
课程目标:
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③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主要内容:
包括三个模块,基础模块的内容有: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二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的内容,包括七个专题和若干数学案例。
教学要求:
①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在教学活动中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落到实处。
②应通过典型例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基础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在初步运用中理解基础知识。
③倡导基本技能训练的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度运用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通性通法。
④应确立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⑤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的原则,促使学生“要学”、“会学”、“会数学式地思考”。
⑥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改进和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评价。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关机构评价相结合,通过定性与定量、书面与口头、课内与课外、结果与过程等形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5.英语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让能够听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及与课文主题相关或类似话题的陈述,能认读所学词语、识别常用英文标志和常见文体的浅显短文,能使用口头和书面开工回答问题、简单描述个人经历。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利用课本外的英语资源进行学习的意识。了解并尊重英语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职业模块是让学生对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有较浓厚的兴趣,逐步形成职业意识。能听懂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指令,并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能读懂与专业有关的简单英语资料;能填写与职业岗位有关的简单表格。能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工具,学习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懂得沟通交流的礼仪,逐步提高职业素养。拓展模块是让学生对英语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获得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开放、包容、合作、乐观、积极的性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
教学要求:
①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兼顾客观差异,体现专业特色,满足个性发展
③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④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⑤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考核评价:
①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相结合
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③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相结合
6.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
在通过学习计算机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制作图文并茂的文书、编制可管理的电子表格、创建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漫游互联网、综合实训等。
教学要求:
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1:2,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建构学习与评价的共同体,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要立足学生发展,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可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为学生建立计算机应用学习档案,收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学习笔记、实训报告、实训作品、小组研讨成果等。
7.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组成。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田径类(跑、跳、投)、体操类(支撑、悬垂、腾跃)、球类(足、篮、排)、体育理论和健康教育等四个系列。拓展模块中主要包括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等系列。
教学要求:
①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②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③把握课程的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④强化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⑤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考核评价:
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①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②组内互评: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③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评与组内互评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8.艺术
课程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②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③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主要内容:
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其中基础模块包括音乐和美术两部分。拓展模块包括“舞蹈”、“诗歌”、“摄影”、“影视”、“戏剧”、 “旅游文学”、“动漫艺术”、“建筑建筑”、“艺术设计”、 “京剧”、“剪纸”、“蜡染”、“皮影”、“苏绣”等。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选择拓展模块中的任意两个模块进行学习。
教学要求:
①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
②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衔接融合。
③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④ 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教学领域。
考核评价:
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提倡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
(二)专业(技能)课程
9. 建筑制图
课程目标:
掌握建筑制图基本知识,能够手工绘制小型建筑设计图,能熟练使用CAD制图,达到CAD制图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
主要内容:
制图基础知识与规范,投影作图知识,建筑造景要素常用图示方法,建筑设计图和工程施工图绘制要求和识读方法,CAD绘图软件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制图基本知识,能够手工绘制小型建筑设计图,能熟练使用CAD制图;使学生能看图识图,能手工绘制建筑设计图和施工图,能用CAD软件绘制建筑设计图与施工图。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2、表3
表2 “建筑制图”课程第一学期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训练与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平面图形的识读与绘制 |
20 |
2 |
基本体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 |
20 |
3 |
建筑小品平立剖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
25 |
4 |
绘制建筑轴测效果图 |
35 |
表3“建筑制图”课程第二学期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训练与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建筑平面图的绘制 |
15 |
2 |
绘制建筑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 |
25 |
3 |
CAD命令的正确使用 |
25 |
4 |
用CAD绘制建筑小品或小型平面设计图 |
35 |
10.建筑材料
课程目标:
建筑材料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训练课,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水泥、混凝土、钢筋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能、技术指标要求和应用范围,熟悉主要建筑材料技术性质指标的检测方法和在施工现场的储存保管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生产方法、建筑材料性质与其应用的关系、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性能改善措施。该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基本知识,也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在建筑材料的使用、质量鉴定、验收保管、贮存运输等方面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主要内容:
①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②掌据无机胶凝材料的种类、性能、技术指标要求及应用
③掌握水泥混凝土、砂浆的组成材料的一般要求、性能、技术指标要求、配合比设计方法
④熟悉砌体材料的种类、性能、技术指标要求及应用
⑤掌握建筑钢材的种类、性能、技术指标要求及应用
⑥掌握防水材料的种类、性能、技术指标要求及应用
教学要求:
能检测水泥主要技术指标,能检测建筑用砂主要技术指标,能检测建筑用石主要技术指标,能检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能检测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能检测砂浆拌合物性能指标,能检测砂浆力学性能,熟悉砌筑块材的现场验收与取样,能检测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能检测建筑钢材的工艺性能,能检测防水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
考核评价:
为全面、综合地考核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课程成绩考核由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考核、试验考核、理论考试三部分组成。具体考核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考核占课程考核总分的15%,操作规范与职业素养成绩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实训过程的操作规范性、安全规范性、设备保养,陈述作品的语言表达及举止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判。
试验考核占课程考核总分的50%,作品成绩依据评分标准,根据学生最后提交的作品成果进行客观评判、计分。
理论考试占课程考核总分的35%,理论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或学期末进行,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4
表4 “建筑材料”课程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考核标准 |
分值比例% |
1 |
混凝土组成材料性能检测 |
1.使用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熟练。 2.检测前各项准备工作规范、到位。 3.准确称量各种所需材料。 4.检测过程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规范要求。 5.检测数据记录规范 6.检测结果处理准确、无误 7.检测结论正确 |
30 |
2 |
混凝土技术性能检测 |
10 |
|
3 |
水泥砂浆技术性能检测 |
10 |
|
4 |
防水材料技术性能检测 |
30 |
|
5 |
建筑钢材技术性能检测 |
20 |
11.建筑构造
课程目标:
建筑构造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理论、构造要求和常用构造做法,能运用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投影原理,正确识读和绘制一般的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研究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构造原理主要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的连接方法。具体阐述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与电梯、门窗、屋顶、变形缝以及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原理、构造方法和要求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理解房屋各个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构造要求和常用构造做法,能识读和绘制房屋建筑施工图,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
了解房屋各部分的组成及使用功能要求,进一步熟悉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及制图标准,掌握建筑等级的划分标准及所处环境对建筑构造设计的要求,理解建筑标准化及建筑构配件标准设计的含义,理解一般民用建筑基本构件的构造原理及常用构造做法,掌握识读与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有关方法,具有根据工程及环境的具体条件,合理地选择或实施有效的建筑构造措施的能方,具有熟练地识读与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具有熟练应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的能力。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5、表6
表5 “建筑构造”课程第一学期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训练与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基础与地下室构造 |
20 |
2 |
墙体构造 |
20 |
3 |
楼板层与地面构造 |
30 |
4 |
楼梯与电梯构造 |
30 |
表6 “建筑构造”课程第二学期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训练与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门窗构造 |
15 |
2 |
屋顶构造 |
20 |
3 |
变形缝构造 |
20 |
4 |
单层工业厂房构造 |
20 |
5 |
建筑工程图 |
25 |
12.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奠定基础,达到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要求。
主要内容:
测量基本方法,测量仪器使用方法,图根测量与计算的基本方法,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奠定基础。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常见测量仪器进行高差、角度、距离观测,能进行高程放样、平面点位放样,能实施建筑工程测量。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7
表7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DS3水准仪认识与使用 |
20 |
2 |
经纬仪的认识与光学对中 |
20 |
3 |
竖直角观测与指标差的校验、经纬仪的校验与校正 |
20 |
4 |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
10 |
5 |
小区域控制测量 |
10 |
6 |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
5 |
7 |
定点放样 |
15 |
13.建筑力学与结构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平衡方程解决基本构件的平衡问题;能对建筑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件进行简化,并绘制出相应的计算简图,能应用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建筑工程中的简单力学问题;了解建筑结构计算的基本原则,掌握梁、板、柱、墙的受力特点、配筋方式和构造要求;能正确识读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施工图。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建筑力学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方法,熟悉力系的平衡条件;掌握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内力概念并具有一定的杆件内力计算能力;熟悉飞用结构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熟悉钢筋及混凝士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了解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施工及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结构的基本知识,具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构基本构件的认知能力、图纸的识读能力、解决工程结构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静力学基本知识;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杆件的内力分析;压杆稳定;结构认知;材料性能;荷载的计算原则;受弯构件;受压构件;砌体结构。
教学要求:
掌握力及平衡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掌握力矩和力偶的概念,简单力矩和力偶的计算;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了解剪切与挤压计算;熟悉内力、应力概念,熟悉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弯曲内力的计算,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了解弯曲正应力计算,弯曲构件强度计算;了解弯曲剪应力及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了解应力集中、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概念;了解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与压杆稳定计算。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8(分二个学期)
表8“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静力学基本知识(1) |
10 |
2 |
平面汇交力系(1) |
20 |
3 |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1) |
20 |
4 |
平面一般力系(1) |
20 |
5 |
杆件的内力分析(1) |
20 |
6 |
压杆稳定(1) |
10 |
7 |
结构认知(2) |
10 |
8 |
材料性能(2) |
10 |
9 |
荷载的计算原则(2) |
20 |
10 |
受弯构件(2) |
20 |
11 |
受压构件(2) |
20 |
12 |
砌体结构(2) |
20 |
14.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建筑面积、建筑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熟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本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初步具备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图协助确定合理综合单价、编制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造价文件及确定单位工程造价指标的能力。
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消耗量标准的应用,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建筑装饰清单和组价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运用,工程量清单造价文件的编制和运用,利用造价计量与计价软件辅助编制工程量清单文件。
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面积计算内容、计算方法,掌握建筑与装饰工程清单和组价工程量的计算内容、计算方法,掌握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文件列项原则、编制内容、编制方法并能运用,掌握现场工程的准确计量内容和方法,熟悉本省消耗量标准的内容和运用,熟悉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和单价的确定方法和内容,了解建筑工程费用的组成和计价程序。了解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的确定。了解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相关造价文件的编制。了解单位工程造价指标的基本知识。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9
表9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建筑工程消耗量标准的应用 |
10 |
2 |
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 |
10 |
3 |
建筑装饰清单和组价工程量的计算 |
10 |
4 |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运用 |
10 |
5 |
工程量清单造价文件的编制和运用 |
20 |
6 |
利用造价计量与计价软件辅助编制工程量清单文件 |
40 |
15.钢筋工操作
课程目标:
钢筋工操作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课,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学习的限选课。通过本课程“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钢筋工程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掌握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加工与连接方法,熟悉钢筋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熟悉钢筋工程验收的一般程序。具备钢筋工的操作技能,初步具备现场钢筋工程检查验收的能力,并为达到钢筋工岗位能力所规定的初、中级技术考核要求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本课程总体设计的思路是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技能,使学生具备施工员的相关职业能力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结构以钢筋翻样与加工过程作为主线来划分和设计,包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加工、钢筋绑扎、钢筋工程检查与验收等学习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计算、绑扎等操作,形成基本钢筋翻样与加工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内容与要求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要求,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融合钢筋工、施工员等职业标准对钢筋翻样与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操作方法为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教学做合一。
教学要求:
掌握钢筋翻样与加工的一般流程、方法;掌握钢筋翻样与加工的安全技术;掌握简单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掌握钢筋的加工工艺;掌握钢筋的绑扎工艺;掌握钢筋工程的检查与验收要点。能理解各类构件的配筋构造,会计算简单构件的钢筋下料长度,能进行钢筋代换的简单计算。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10
表10 “钢筋工操作”课程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
50 |
2 |
钢筋加工 |
20 |
3 |
钢筋绑扎 |
20 |
4 |
钢筋工程检查与验收 |
10 |
16.测量工操作
课程目标:
测量工操作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课,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学习的限选课。通过本课程“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性能、使用方法和保养措施,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标准要求,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简单检校方法,能进行建筑施工定位放线、抄平及复核工作。具备测量放线工的操作技能,并为达到测量放线工岗位能力所规定的初、中级技术考核要求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础知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高差、水平角水平距离测量)的外业观测、数据填写和成果计算,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方法,建筑施工测量规范、内容和观测方法。
教学要求: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完成测量三项基本工作,能完成建筑工程场地平整的土方量计算,能充分了解建筑工程设计意图,能校核施工图纸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案,能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对红线桩测量控制点进行实地校测,能熟练完成施工阶段各主要部位的测量定位放线和验线工作,能完成基线复核、测量记录等测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11
表11 “测量工操作”课程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测量的基础知识 |
10 |
2 |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
20 |
3 |
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高差、水平角水平距离测量)的外业观测、数据填写和成果计算 |
20 |
4 |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
20 |
5 |
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方法 |
20 |
6 |
建筑施工测量规范、内容和观测方法 |
10 |
17.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课程目标:
建筑施工技术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拓展课,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课。通过“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熟悉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和技术安全措施,了解常用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法。初步具有现场协助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施工员岗位能力技术管理考核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图识图知识,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知识,土石方工程的施工工艺,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砖砌体工程的施工工艺,钢筋砼工程的施工工艺,装修工程的施工工艺,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特点、施工的流程、技术要求与方法,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常见各类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及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使学生能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能进行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能识别运用建筑工程常见建筑材料,能进行建筑物的施工。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12、表13
表1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第三学期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建筑工程识图 |
15 |
2 |
建筑工程选点、放线、大样 |
20 |
3 |
桩基工程施工 |
20 |
4 |
土方工程计算 |
20 |
5 |
砌筑工程 |
25 |
表1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第四学期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土方工程 |
10 |
2 |
桩基工程 |
10 |
3 |
钢筋工程 |
20 |
4 |
装修工程 |
10 |
5 |
防水工程 |
10 |
6 |
砖砌体工程 |
20 |
7 |
砼工程 |
20 |
18.建筑工程组织与管理
课程目标: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拓展课,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课。通过“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的基础知识,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和编制内容,熟悉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了解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顺序,了解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基本内容,领会建筑施工组织的原则和方法。初步具有现场协助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施与控制的能力,为施工员岗位能力组织管理考核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建筑工程项目从策划到竣工、保修各阶段的管理内容。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与熟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懂得一定的管理策略,掌握建筑工程项目从策划到竣工、保修各阶段的管理内容;使学生能编制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能对工程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投资管理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具备一定工程后服务能力。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14
表14“建筑工程组织与管理”课程考核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建筑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编写 |
20 |
2 |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写 |
20 |
3 |
绘制某一单项建筑工程的单代号网络图 |
30 |
4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知识 |
10 |
5 |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知识 |
20 |
19.中外建筑史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了解中外建筑发展历史和主要的设计理念提高借鉴中外建筑优秀作品设计理念来建造现代建筑的能力。
主要内容:
中外建筑史基本知识与建筑类型、各种建筑体系发展过程,中外建筑发展的脉络,中外建筑精华。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建筑三大体系及各个流派的艺术特征以及中外历史名建筑,培养学生建筑艺术的领悟力,能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拓展学生专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建筑鉴赏能力,能适应现代建筑发展要求,借助中外古典建筑设计精华,有为现代建筑建造服务的能力。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15
表15 “中外建筑史”课程考查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查项目 |
分值比例% |
|
1 |
中国古典建筑 |
建筑起源和最初形式 |
10 |
秦汉时期建筑 |
10 |
||
魏、晋、南北朝建筑 |
10 |
||
隋、唐、宋、元时代建筑 |
15 |
||
明清时代建筑 |
15 |
||
2 |
日本建筑 |
10 |
|
3 |
西方建筑 |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 |
10 |
18世纪英格兰风景园 |
10 |
||
美国建筑 |
10 |
20.建筑艺术欣赏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了解建筑艺术基本知识、艺术应用技巧,提高将建筑艺术运用于建筑工程之中的能力。
主要内容:
建筑及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建筑的特点、功能与分类,中西方古典建筑的构成特点,欣赏建筑的不同格局与式样。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中外建筑建筑艺术发展轨迹,了解建筑艺术在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建筑欣赏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学生能通过建筑的不同特点区分中西方古典建筑,能通过建筑的艺术特点识别中国有代表性的古典建筑建筑,能简单分析和评价各类建筑建筑。
考核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理论考核成绩(占60%)和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占40%)。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占10%)、综合素质(占10%)、训练项目(占70%)、平时提问(占10%);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法为笔试,理论考核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具体考核项目及比例见表16
表16 “建筑艺术欣赏”课程考查项目及比例表
序号 |
考查项目 |
分值比例% |
1 |
建筑基本知识 |
20 |
2 |
中国古典建筑欣赏 |
50 |
3 |
西方建筑欣赏 |
15 |
4 |
典型建筑赏析 |
15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本专业学习3年,共120个教学周,每周30课时。
1.本专业共设置课程27门(包括选修课和集中实践课程),课时3414学时,190学分(表17)。
表17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览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课程 编码 |
学分 |
学时 |
课程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表 |
考核方式 |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1 |
2 |
3 |
4 |
5 |
6 |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思想政治 |
|
8 |
144 |
144 |
|
2 |
2 |
2 |
2 |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语文 |
|
12 |
216 |
216 |
|
3 |
3 |
3 |
3 |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
历史 |
|
4 |
72 |
72 |
|
|
|
2 |
2 |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
数学 |
|
10 |
180 |
180 |
|
3 |
3 |
2 |
2 |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
英语 |
|
10 |
180 |
180 |
|
3 |
3 |
2 |
2 |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
信息技术 |
|
6 |
108 |
108 |
|
3 |
3 |
|
|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
体育与健康 |
|
8 |
144 |
144 |
|
2 |
2 |
2 |
2 |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
艺术 |
|
2 |
36 |
30 |
6 |
1 |
1 |
|
|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
选修课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
2 |
36 |
36 |
|
|
|
1 |
1 |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
职业素养 |
|
1 |
18 |
18 |
|
|
|
|
|
1 |
|
理论与平时过程考核 |
||
小计 |
|
63 |
1134 |
1128 |
6 |
17 |
17 |
14 |
14 |
1 |
|
|
||
专业(技能)课程 |
必修课 |
建筑制图 |
|
7 |
126 |
60 |
66 |
4 |
3 |
|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建筑材料 |
|
4 |
72 |
58 |
14 |
4 |
|
|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建筑工程测量 |
|
5 |
90 |
40 |
50 |
2 |
2 |
1 |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建筑力学与结构 |
|
8 |
144 |
120 |
24 |
|
4 |
4 |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建筑构造 |
|
6 |
108 |
88 |
20 |
|
|
4 |
2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测量工操作 |
|
7 |
126 |
50 |
76 |
|
|
4 |
3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钢筋工操作 |
|
3 |
54 |
24 |
30 |
|
|
|
3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
|
7 |
126 |
60 |
66 |
3 |
4 |
|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
|
7 |
126 |
64 |
62 |
|
|
3 |
4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建筑工程组织与管理 |
|
4 |
72 |
60 |
12 |
|
|
|
4 |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选修课 |
中外建筑史 |
|
1 |
18 |
10 |
8 |
|
|
|
|
1 |
|
笔试和技能考核 |
|
建筑艺术欣赏 |
|
1 |
18 |
10 |
8 |
|
|
|
|
1 |
|
笔试 |
||
小计 |
|
60 |
1080 |
644 |
436 |
13 |
13 |
16 |
16 |
2 |
|
|
||
集中实践课程 |
必修课 |
军训 |
|
2 |
30 |
4 |
26 |
1周 |
|
|
|
|
|
|
劳动教育 |
|
8 |
144 |
|
144 |
2 |
2 |
2 |
2 |
|
|
每周一、四第七节课 |
||
停课实训 |
|
20 |
360 |
|
360 |
|
|
|
|
20 |
|
|
||
顶岗实习 |
|
30 |
540 |
|
540 |
|
|
|
|
|
30 |
|
||
选修课 |
社会实践 |
|
7 |
126 |
|
126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
67 |
1200 |
4 |
1196 |
|
|
|
|
27 |
30 |
|
||
合计 |
|
190 |
3414 |
1776 |
1638 |
32 |
32 |
32 |
32 |
30 |
30 |
|
2.学时学分比例
总课时3414学时,其中,理论1776学时(52%),实践1638学时(48%);总学分为190学分,其中,必修课178学分(93.7%),选修课12学分(6.3%)(表18、表19)。
表18 学时学分比例一览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门数(门) |
学时 |
学分 |
||||
小计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小计 |
占总学分的比例(%) |
||
公共基础课程 |
10 |
1134 |
1128 |
6 |
33.2 |
63 |
33.2 |
专业(技能)课程 |
12 |
1080 |
644 |
436 |
31.6 |
60 |
31.6 |
集中实践课程 |
5 |
1200 |
4 |
1196 |
35.2 |
67 |
35.2 |
合计 |
27 |
3414 |
1776 |
1638 |
100 |
190 |
100 |
表19 必修和选修课程学分情况一览表
学分 性质 |
课程类别 |
课程门数(门)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的比例(%) |
必修 学分 |
公共基础课程 |
8 |
60 |
93.7 |
专业(技能)课程 |
10 |
58 |
||
集中实践课程 |
4 |
60 |
||
选修 学分 |
公共基础课程 |
2 |
3 |
6.3 |
专业(技能)课程 |
2 |
2 |
||
集中实践课程 |
1 |
7 |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我校现有专职专业教师6人,兼职专业教师1人,共7位专业教师,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位专业教师属于“双师型教师”,有2位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在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对本专业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教学规律,具备教学改革意识,关注建筑行业发展的动态,对建筑行业的专业知识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建筑企业工作经验或实践经历。
兼职教师聘请行业企业或相关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担任,能够参与学校授课、讲座、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活动。师资队伍情况详见表20
表20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师资队伍情况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最高学历 |
专业技术职务 |
专业 特长 |
任教课程 |
专职或兼职 |
备注 |
张合生 |
男 |
1968、10 |
本科 |
高级 讲师 |
建筑施工及造价 |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构造、建筑测量 |
专职 |
专业组长、高级工程师 |
宁功成 |
男 |
1976、5 |
本科 |
高级讲师 |
建筑测量 |
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测量 |
专职 |
一级建造师 |
谭育红 |
女 |
1968、9 |
本科 |
高级讲师 |
建筑制图 |
建筑制图、施工组织与管理 |
专职 |
|
宁意 |
男 |
1988、2 |
本科 |
高级讲师 |
建筑制图 |
建筑制图、建筑构造 |
专职 |
注册监理工程师 |
邹誉瑞 |
女 |
1984、5 |
本科 |
中教 一级 |
|
建筑制图、建筑力学 |
专职 |
建筑工程师 |
王最 |
男 |
1996、2 |
本科 |
助理工程师 |
|
建筑制图、建筑力学 |
专职 |
|
胡又文 |
男 |
1995、4 |
本科 |
助理 工程师 |
建筑工程施工 |
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 |
兼职 |
二级建造师 |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教学设备。
2.校内实训实习室
本专业校内实训实习室及主要工具、设施设备和数量见表21
表21 校内实训实习室主要工具、设施设备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
名称 |
数量(台 / 套) |
||||
1 |
建筑测量实训室 |
罗盘仪 |
10 |
||
经纬仪 |
10 |
||||
水准仪 |
10 |
||||
全站仪 |
10 |
||||
测量成图软件 |
10 |
||||
2 |
建筑美术实训室 |
50 m 钢尺(皮尺) |
10 |
||
画架 |
40 |
||||
画板 |
40 |
||||
画凳 |
40 |
||||
照明灯 |
24 |
||||
静物台及各种静物模型 |
24 |
||||
3 |
建筑制图实训室 |
绘图与设计软件 |
40 |
||
电脑 |
40 |
||||
扫描仪 |
1 |
||||
彩色打印机 |
1 |
||||
4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场 |
基本建材(砖、水泥、石灰、沙、砾石、钢筋等) |
10 套 / 组 |
||
建筑假山用石 |
10 套 / 组 |
||||
给排水基本材料(PVC 管材及配件、喷头等) |
10 套 / 组 |
||||
铺装面材 |
10 套 / 组 |
||||
手工施工工具(锹、钯、镐、瓦刀等) |
10 套 / 组 |
||||
施工场地 |
10~30 m2/生 |
||||
工具材料房 |
50~70 m2 |
||||
5 |
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室 |
激光打印机(黑白) |
1 |
||
电脑 |
40 |
||||
造价软件(加密狗) |
1 |
||||
定额书 |
10 |
||||
说明: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班(40 人 / 班)配置。
3.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建筑技术发展的特点,我校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专业认识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并能同时接纳较多学生学习,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技能方向综合实践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该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按进程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校外实训基地情况详见表22
表22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情况表
类型 |
单位 |
用途 |
|
校外实训基地 |
教学实习基地 |
湖南船山建设有限公司 |
主要用于教学实习 |
毕业实训基地 |
湖南宏辉建筑工程公司 |
主要用于毕业前综合性实习 |
|
顶岗实训基地 |
衡阳楚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要用于顶岗实习 |
|
湖南昌隆建设有限公司 |
主要用于顶岗实习 |
(三)教学资源
根据本专业的需求,每学期按照《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征订目录》进行教材的选用,此外,本专业专业课教师还自编了适应本地建筑生产实际和专业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等。图书和期刊杂志总数达到教育部有关规定。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了包括手机移动学习课程、网上公开课程、网络课程、课程学习包、精品课程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实施
1.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教学,针对所选的技能方向,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不低于 1∶1。专业技能课程建议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有条件时要将技能训练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不具备综合实训条件时可以将综合实习集中在第五学期 , 上完规定课程后集中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
2.教学管理
(1)教学资源配置
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实践教学和实训课程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2)课程组织安排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技能课有其特殊性,学生的认知和操作对象是建筑工程,安排此类课程将尽量与工程结合,以使教学更加接近生产实际。每门课程可根据需要集中讲授或分阶段安排。
(3)教学安全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通常需要在实训基地进行,在设备安全使用、操作规范、人身安全等方面不能出现任何事故。因此,组织教学将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保护、操作规范和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
(五)教学评价
1.专业课程的考核
专业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1)过程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 ( 工作 ) 项目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 ,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2)终结性考核
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期末考试或答辩等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
(3)课程总体评价
根据课程目标与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终结性考核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期末成绩。
2.顶岗实习课程的考核
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六)质量管理
1.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校长为学校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为本专业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加大对专业教学的投入和管理,确保专业教学有序进行。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要加强本专业建设总体设计,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与改革具体组织实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运行
学校根据办学规模和实际需要,设立了教务、实训实习、教研等教学管理和研究机构,配备与学校规划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研究人员,完善了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完善了管理人员、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设施设备、图书及教材等各项管理制度。
3.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与执行。
学校制订了完善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学习与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学校建立了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诊断与改进机制,确保常规教学规范有效。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学校根据本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其中,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标准要参照本标准进行二次开发。
学校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报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将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与考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今后还将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进行滚动修订。
5.教学档案收集与整理
学校将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等。学校已对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做出规定,由专人负责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能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服务。
6.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样已设立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教研人员。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设立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证研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评价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九、毕业要求
1.符合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2.思想品德评价合格,身心健康。
3.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4.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
5.劳动课考试或考核合格。
6.体能测试合格。
7.符合学校的其他有关毕业要求。
十、附录
附录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表23 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 名称 |
学时 |
课程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表 |
考查学期 |
考试考核学期 |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1 |
2 |
3 |
4 |
5 |
6 |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
必修课 |
思想政治 |
144 |
144 |
|
2 |
2 |
2 |
2 |
实习实训 |
顶岗实习 |
|
1-4 |
语文 |
216 |
216 |
|
3 |
3 |
3 |
3 |
|
1-4 |
|||
历史 |
72 |
72 |
|
|
|
2 |
2 |
|
3-4 |
|||
数学 |
180 |
180 |
|
3 |
3 |
2 |
2 |
|
1-4 |
|||
英语 |
180 |
180 |
|
3 |
3 |
2 |
2 |
|
1-4 |
|||
信息技术 |
108 |
108 |
|
3 |
3 |
|
|
|
1-2 |
|||
体育与健康 |
144 |
144 |
|
2 |
2 |
2 |
2 |
1-4 |
|
|||
艺术 |
36 |
30 |
6 |
1 |
1 |
|
|
|
1-2 |
|||
选修课 |
物理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