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模具制造技术

专业代码:0515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首岗:

1.模具制造工;

    2.装配钳工。

  发展岗: 

1.模具调试与维修;

2.数控机床操作;

3.模具设计师助理。

迁移岗:

1.模具生产现场管理技术人才;

2.自办模具产品制造与维修企业。

 

 

 

 

1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职业面向

本专业所属专业大类(专业类)及代码

所属专业类及代码

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举例

加工制造大类(58

机械制造类

机械、电子、电器、轻工、塑料等行业

制造和维修,模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等

模具装配

模具制造

车工

焊工

电脑绘图员

模具设备售后服务

模具设备营销

 

钳工证

车工证

绘图员证

焊工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模具装配、机械加工、电脑绘图、手工电焊等技术技能,面向模具设备制造与维修领域的模具产品装配、调试与维修、模具设备的质量管理与售后服务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焊工、车工、数控、钳工和绘图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模具制造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4.具有计算机日常应用与专业绘图方面的知识;

5.具有模具零件加工方面的专业知识;

6.具有模具产品装配、调试与维修保养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目标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具备识图和利用AutoCAD等软件进行模具零件的二维绘图能力;

5.初步具备模具材料认识能力;

6.具备钳工操作能力;

7.具备操作普通车床、铣床、磨床等机床加工简单零件的能力;

8.初步具备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编制能力;

9.初步具备操作线切割机床加工模具零件的能力;

10.初步具备操作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能力;

11.初步具备冲压及注塑模具装配、调试、和维护能力;

12.具备模具制造相关技术文献、资料检索的能力;

13.具备模具设备管理、班组管理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

课程目标: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培育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素养、职业精神素养、法治意识素养、健全人格素养、公共参与素养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拓展模块除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外,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廉洁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

教学要求:

①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

②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③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

④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

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考核评价:

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评价标准。

②倡导多元主体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发挥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主体的作用,从不同视角进行评价。

③注重多样化评价。应将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

2. 语文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诸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知识支撑。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包括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8个专题,职业模块包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微写作、科普作品选读共4个专题,拓展模块包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古代科技著述选读、中外文学作品研读三个专题。

教学要求:

①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②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③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

④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

⑤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建构学习与评价共同体,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立足学生发展,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评价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要为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档案,收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读书笔记、调查报告、文学作品、个人反思日志和小组研讨成果等。

3.历史

课程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基础模块是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内容包括“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和“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模块。

教学要求:

①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②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③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④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考核评价:

①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本

②注重评价多样化,实施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4.数学

课程目标:

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③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主要内容:

包括三个模块,基础模块的内容有: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二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专业学习、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拓展的内容,包括七个专题和若干数学案例。

教学要求:

①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在教学活动中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落到实处。

②应通过典型例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基础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在初步运用中理解基础知识。

③倡导基本技能训练的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度运用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通性通法。

④应确立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⑤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施要贯彻“教”为“学”服务的原则,促使学生“要学”、“会学”、“会数学式地思考”。

⑥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改进和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评价。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关机构评价相结合,通过定性与定量、书面与口头、课内与课外、结果与过程等形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5.英语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要内容:

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让能够听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及与课文主题相关或类似话题的陈述,能认读所学词语、识别常用英文标志和常见文体的浅显短文,能使用口头和书面开工回答问题、简单描述个人经历。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利用课本外的英语资源进行学习的意识。了解并尊重英语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职业模块是让学生对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有较浓厚的兴趣,逐步形成职业意识。能听懂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指令,并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能读懂与专业有关的简单英语资料;能填写与职业岗位有关的简单表格。能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工具,学习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懂得沟通交流的礼仪,逐步提高职业素养。拓展模块是让学生对英语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获得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开放、包容、合作、乐观、积极的性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

教学要求:

①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兼顾客观差异,体现专业特色,满足个性发展

③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④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⑤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考核评价:

①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相结合

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③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相结合

6.信息技术

课程目标:

在通过学习计算机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制作图文并茂的文书、编制可管理的电子表格、创建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漫游互联网、综合实训等。 

教学要求:

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1:2,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考核评价:

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建构学习与评价的共同体,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要立足学生发展,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可采用纸笔测试、现场观察、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为学生建立计算机应用学习档案,收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如测试试卷、学习笔记、实训报告、实训作品、小组研讨成果等。

7.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组成。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田径类(跑、跳、投)、体操类(支撑、悬垂、腾跃)、球类(足、篮、排)、体育理论和健康教育等四个系列。拓展模块中主要包括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等系列。

教学要求:

①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②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③把握课程的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④强化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职业体能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⑤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考核评价:

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①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②组内互评: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③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评与组内互评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8.艺术

课程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②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③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主要内容:

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其中基础模块包括音乐和美术两部分。拓展模块包括“舞蹈”、“诗歌”、“摄影”、“影视”、“戏剧”、 “旅游文学”、“动漫艺术”、“园林建筑”、“艺术设计”、 “京剧”、“剪纸”、“蜡染”、“皮影”、“苏绣”等。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选择拓展模块中的任意两个模块进行学习。

教学要求:

①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

②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衔接融合。

③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④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教学领域。

考核评价:

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提倡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

9.物理

课程目标: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为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

主要内容:

根据本专业的需要,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力学部分和电磁学部分。两部分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要求:

.可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参观、制作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密切结合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加强实验教学,突出物理的学科特点。

.要使物理为专业服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如果需要,教师也可以根据专业自行补充教学内容。 

 考核评价: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从以下方面进行成绩评定: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  

.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 

(二)专业(技能)课程

10.机械制图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能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含二个模块,基础模块的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公差与配合、零件(含标准件和常用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和画法。综合实践模块是典型零部件的测绘。

教学要求:

.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做中学、做中教”,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可按工作任务或项目组织教学,让学生接触企业产品图样。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结合专业背景,选择适合测绘的零部件,培养学生初步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安全防护的教育。 

⑤、提倡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配置挂图、模型、典型零部件、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等。

考核评价:

.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兼顾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

 .体现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倡导绘图作业展评等表现性的评价方式。 

.注重对学生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意识以及爱护和正确使用测绘工具习惯的考评。 

.考评成绩中平时绘图作业成绩应占一定比例。

 .对测绘综合实践内容可独立考核。

11.机械基础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

②.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机械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尝试对简单机械进行维修和改进;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知识,具备改善润滑、降低能耗、减小噪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含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内容主要有: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变形、工程材料、机械传动、常用连接、常用机构、支承零部件、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综合实践模块内容是典型机械设备的拆装、分析与调试;拓展模块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一项有关机械的设计与实物改装。

教学要求:

.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可以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开展常用工程材料、标准机械零部件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查;组织开展以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改革等为载体的创新思维训练。

 .阶段性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可结合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课题,制作综合实践任务书,要求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报告,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合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考核评价:

.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注重学生爱护工具、节省原材料、节约能源、规范与安全操作和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评价。

 .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倡导采用表现性的评价方式。 

    .对综合实践内容和拓展内容可独立考核。

12.模具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具有模具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模具零件加工方法,了解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结构及其零件加工、装配情况,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主要内容:

本课程内容主要有:模具基本知识、冷冲模和塑料模的结构与装配、模具零件制造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模具行业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考核评价:

.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13.模具钳工

课程目标:

.让学生掌握钳工常用工、量、刃具的选择方法,并能正确使用;

.使学生全面掌握中级钳工所需要的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钳工加工工艺并独立完成其加工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机械技术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了解机械技术常用的认知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主要内容:

包括有:钳工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钻床与夹具知识、常用精密量具和量仪、装配工艺规程和装配技能训练、以及综合技能训练等。

教学要求:

①.理论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技能训练要求,突出实用性。要利用多种手段加强直观教学、现场教学,为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②.技能训练时要首先复习理论知识、在教师讲解、示范和指导下,使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③.综合技能训练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综合性训练,教师要认真观察、指导,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④.技能训练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养成坚持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考核评价:

学生成绩评定包括三项:平时成绩、操作技能考核、实训报告。其中,平时成绩以考核学生平时的操作能力为依据,注重对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考核,如贯彻、执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爱护和正确使用设备、工夹量刃具等工艺装备,机床操作的规范性等;操作技能的考核可借鉴国家标准钳工中级的要求对钳工作品进行评定;

14.切削加工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熟悉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了解一般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与热处理工序;掌握车工、铣工、磨工等金属加工的基础操作技能;会使用常用的工、量、刃具;能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常见工种的工艺卡,并能按工艺卡要求实施加工工艺。具备运用工具书、网络等查阅和处理金属加工工艺信息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探究工程实际中有关的金属工艺问题的意识,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主要内容:

包括有金属切削加工基础、金属切削机床及其应用、零件生产过程基础知识、车工操作技能、铣工操作技能、磨工操作技能等。

教学要求:

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合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③.技能训练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养成坚持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考核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体现考核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规范操作、安全文明操作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课内外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所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采用等级或分数评定与描述性评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④操作技能的考核可借鉴国家标准中级的要求对加工作品进行评定。

15.焊接技术

课程目标:

使学生熟悉常见的焊接专业术语;了解常用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设备的基本常识;掌握常用焊接技术的基本工艺;掌握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形成规律,并有减少或防止焊接应力、变形和缺陷的能力;对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性有较深刻的认识并熟练掌握这些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熟悉安全文明生产中有关知识并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主要内容:

焊接的基本知识、电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

教学要求:

①.教师在讲授中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焊接工艺和焊接方法;

.积极利用启动性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及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充分运用实物等教学手段,力求使学生对新知识建立清晰、全面的认识;

.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对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考核评价: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取开放的过程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考核以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及综合考核三方面结合进行。平时考核指日常教学中每个教学项目的成绩评定为准,理论考核指学期末进行的笔试,综合考核指在课程结束时候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的要求获得焊接中级工证书。

16.数控加工

课程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方法和应用工具,了解数控加工的一般过程、加工方法及安全操作技术。

.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具有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编程、加工制造和测量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遵守安全技术操作、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

.为将来从事数控技术方面的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

主要内容:

本课程包含两个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主要是数控技术基础、数控车床程序编制(以华中系统为代表)、数控铣床程序编制(以华中系统为代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知识;实践教学部分一是利用仿真系统对零件的仿真加工,二是利用实际数控机床训练对机床面板操作和简单零件加工制作,三是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零件操作。

教学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讲授教学与实训车间演示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最大限度的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并辅以一定的数控编程仿真加工练习,以加深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课的内容,并增强动手能力,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②.由于数控系统的类型有很多种,编程指令有所不同,结合学生技能大赛的要求,在学习中以华中系统为主,适当介绍其它系统,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

.在操作训练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安全知识的教学,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规范素养。

考核评价:

采用训练项目过程考核和综合实训作品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考核中包含职业素养和职业规范,综合实训考核中还有实训报告。

17. AutoCAD

课程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性,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水平。通过学习本门课程,熟练掌握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本课程是《机械制图》的后续课程,所以要在学习软件使用的同时强化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以适合于企业工厂绘图员岗位的需要。

主要内容:

AutoCAD的基本知识,绘图环境设置,基本绘图命令,编辑图形,精确制图方法,工程图形标注,图形组织和管理,轴测投影图,三维实体造型和图形打印。

教学要求:

主要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基本命令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字化绘图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重点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中常用命令的使用,以机械工程图的二维平面绘图为主,以三维实体设计为辅。整个课程教学中穿插机械制图方法和制图标准的内容,使学生能按照国家标准正确而快速绘图。教学中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动手操作,并配以典型实例训练。

考核评价:

分课程评时成绩和课程综合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总成绩。

.课程评时成绩的评定以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质量以及学生上课的表现情况为准,主要考查学生对AutoCAD软件的运用和了解情况,还有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水平。

②.课程综合成绩为课程结束后全面测试评定成绩。重点考察AutoCAD中图层设置与图形绘制的准确性、图形填充及标注、文字格式。

18.模具材料

课程目标:

使学生具备必需的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根据模具类型选用模具材料和表面处理方法的能力,注重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主要内容:

模具材料的现状和发展;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与模具使用性能、寿命、成本之间的关系;冷作模具材料和橡塑模具材料牌号、性能特点及工艺特点;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教学要求:

.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

.努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确保教学效果。

考核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及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综合知识笔试等。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本专业学习3年,共120个教学周,每周30课时。

(一)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本专业共设置课程25门,课时3414学时,190学分(表2)。


2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课程

编码

学分

学时

课程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表

考核方式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

思想政治

 

8

144

144

 

2

2

2

2

 

 

综合与平时考核

语文

 

12

216

216

 

3

3

3

3

 

 

综合与平时考核

历史

 

4

72

72

 

 

 

2

2

 

 

综合与平时考核

数学

 

10

180

180

 

3

3

2

2

 

 

综合与平时考核

英语

 

10

180

180

 

3

3

2

2

 

 

综合与平时考核

信息技术

 

6

108

108

 

3

3

 

 

 

 

综合与平时考核

体育与健康

 

8

144

144

 

2

2

2

2

 

 

综合与平时考核

艺术

 

2

36

30

6

1

1

 

 

 

 

综合与平时考核

选修课

物理

 

2

36

30

6

1

1

 

 

 

 

综合与平时考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6

36

 

 

 

1

1

 

 

综合与平时考核

职业素养

 

1

18

18

 

 

 

 

 

1

 

综合与平时考核

小计

 

65

1170

1158

12

18

18

14

14

1

 

 

专业(技能)课程

必修课

机械制图

 

10

180

80

100

5

5

 

 

 

 

理论与技能考核

机械基础

 

8

144

110

34

 

 

4

4

 

 

理论与技能考核

模具

 

7

126

90

36

 

 

3

4

 

 

理论与技能考核

模具钳工

 

6

72

30

42

3

3

 

 

 

 

理论与技能考核

切削加工

 

10

180

100

80

 

 

5

5

 

 

理论与技能考核

数控加工

 

3

54

30

24

 

 

 

3

 

 

理论与技能考核

模具材料

 

4

72

42

30

 

4

 

 

 

 

理论与技能考核

AutoCAD

 

4

72

36

36

 

 

4

 

 

 

理论与技能考核

选修课

电焊

 

4

72

30

42

4

 

 

 

 

 

理论与技能考核

 

 

 

 

 

 

 

 

 

 

 

 

 

 

 

 

 

 

 

 

 

 

 

 

 

 

 

 

 

 

 

 

 

 

 

 

 

 

 

小计

 

56

1008

566

442

12

12

16

16

 

 

 

集中实践课程

必修课

军训

 

2

30

4

26

1

 

 

 

 

 

 

劳动教育

 

8

144

 

144

2

2

2

2

 

 

每周一、四第七节课

停课实训

 

22

396

 

396

 

 

 

 

22

 

 

顶岗实习

 

30

540

 

540

 

 

 

 

 

30

 

选修课

社会实践

 

7

126

 

126

 

 

 

 

7

 

 

……

 

 

 

 

 

 

 

 

 

 

 

 

小计

 

69

1236

4

1232

2

2

2

2

29

30

 

合计

 

190

3414

1728

1686

32

32

32

32

30

30

 

 


2.学时学分比例

总课时3414学时,其中,理论1728学时(50.62%),实践1686学时(49.38%);总学分为190学分,其中,必修课174学分(91.6%),选修课16学分(8.4%(表3、表4

3  学时学分比例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门数(门)

学时

学分

小计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小计

占总学分的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

11

1170

1158

12

34.6

65

34.2

专业(技能)课程

9

1008

566

442

28.8

56

29.5

集中实践课程

5

1236

4

1232

36.6

69

36.3

合计

25

3414

1728

1686

100

190

100

 

4  必修和选修课程学分情况一览表

学分

性质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门)

学分数

占总学分的比例(%

必修

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8

60

91.6

专业(技能)课程

8

52

集中实践课程

4

62

选修

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3

5

8.4

专业(技能)课程

1

4

集中实践课程

1

7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兼职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或高级讲师)6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46%,高级技工1人,“双师型”教师10人。其中老年教师占有13.3%,中年教师占了53.7%,青年教师占33%,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伍乙豪老师是湖南省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谭邦喜、陈烨、伍乙豪、吴丽华、屈贵华、朱喜雨六位老师先后参加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欧智香、罗业成、王敏、杜云英四位老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9年暑假期间,本专业所有专任教师都有参加了国家级“精准送培”的教师培训,使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大为提升。同时,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学校每年都要在本专业中派出23人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这项工作已成为常态。教学教研成果层出不穷,近几年,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合格率达98%以上,在省市技能比赛中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先后公开发表的论文有10篇以上,获奖的论文有20 篇以上,陈烨老师带领本专业团队开发的课题获得省级一等奖。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习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习实训室

我校内实习实训具备机械制图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液压气动实训室、模具数控加工实训室、电焊实训室、CAD操作实训室等,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60人标准班配置)参见下表(表5):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实施设备

名称

数量

1

 

模具拆装实训室

 

注塑模具

15

冲压模具

15

拆装工具

若干

2

 

 

机械制图实训室

 

成套木质模型

8

成套电子模型

1

游标卡尺、外卡钳、内卡错、钢直尺等

20

绘图板、丁字尺、配套桌椅

60

3

 

机加工实训室

 

普通车床

40

普通铣床

5

手摇磨床

5

4

 

模具数控加工实训室

数控车床

10

数控铣床

2

线切割机

2

5

钳工实训室

 

钳工工作台

60工位

台虎钳

100

砂轮机

4

台式钻床

10

划线平台

10

常用工、量具

30

6

CAD操作实训室

 

计算机

60

CAD软件

60个节点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

60个节点

CAD/CAM软件

60个节点

7

液压气动实训室

 

液压传动实训台

6

气压传动实训台

6

液压元件

若干

气动元件

若干

8

焊接实训室

电焊机

10

 

 (2)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现有本地中等规模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衡阳富士康、华高电子、衡利丰公司、县农机公司、衡泰数控等等,外地建立有中等规模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深圳拓达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淄洋船用配套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平进模具有限公司等。

(三)教学资源

根据本专业的需求,每学期应按照《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征订目录》进行教材的选用,鼓励专业课教师自编适应本校实验实训设备实际和专业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

图书和期刊杂志总数应达到教育部有关规定。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包括手机移动学习课程、网上公开课程、网络课程、课程学习包、精品课程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本专业技能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就业能力及技能的继续提升,将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岗位规范,组织技能教学内容,开发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系列化技能教学项目,有序开展技能训练。依据教学实际需要,可借鉴国家、湖南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项目,设计教学案例,提高实训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宜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任务引入、合作讨论、教师引导、任务实施、质量检查、汇报展示、总结评价等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锻炼专业技能,构建专业知识体系,获得岗位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法的采用上应该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在学法指导上,应该以学生为活动主体,通过主动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会思考、细观察、多动手、多参与、反复练、练反复,提高课堂活跃度和技能目标达成度。统筹安排设备场地,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科学的安排进度,建议采用小班交叉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在教学环境中的呈现,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生产环境,让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自然的体验企业文化,为就业做好铺垫。

(五)学习评价

 1.评价主体

以教师评价为主,广泛吸收就业单位、合作企业、社会、家长参与学生质量评价,建立多方共同参与评价的开放式综合评价制度。

2.评价方法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要把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单项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改革评价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作品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3.评价内容

(1)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学校制订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思想品德评价方案与细则;依据行业规范与岗位要求,制订职业素养评价方案与细则,把职业素养评价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2)专业知识与技能

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校专业教学特点,制订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细则。

(3)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大纲、省教育厅颁布的公共课教学指导纲要,制订公共课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积极探索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校长为学校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为本专业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加大对专业教学的投入和管理,确保专业教学有序进行。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要加强本专业建设总体设计,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与改革具体组织实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运行

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和实际需要,设立教务、实训实习、教研等教学管理和研究机构,配备与学校规划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研究人员,要完善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完善管理人员、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设施设备、图书及教材等各项管理制度。

3.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与执行。

学校应制订完善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学习与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学校应建立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诊断与改进机制,确保常规教学规范有效。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学校应根据本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制订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其中,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标准要参照本标准进行二次开发。

学校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市州教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要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与考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要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进行滚动修订。

5.教学档案收集与整理

学校应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等。学校应对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做出规定,由专人负责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能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服务。

6.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样应按规定设立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教研人员。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设立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证研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评价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九、毕业要求

1.符合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2.思想品德评价合格,身心健康。

3.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4.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

5.劳动课考试或考核合格。

6.体能测试合格。

7.获得车工证、钳工证、焊工证、电切削工、绘图员证等职业技能中级证书中的1个证书。

8.符合学校的其他有关毕业要求。

 

十、附录

1、教学进程安排表(或实施性教学计划)

2、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校企合作协议

4、人才培养方案变更审批表等。

窗体顶端

 

 

 

 

 

 

 

 

 

 

附录一:

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时

课程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表

 

考核学期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学时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必修课

思想政治

144

144

 

2

2

2

2

 

 

 

 

 

 

 

 

 

1-4

语文

216

216

 

3

3

3

3

1-4

历史

72

72

 

 

 

2

2

3-4

数学

180

180

 

3

3

2

2

1-4

英语

180

180

 

3

3

2

2

1-4

信息技术

108

108

 

3

3

 

 

1-2

体育与健康

144

144

 

2

2

2

2

1-4

艺术

36

30

6

1

1

 

 

1-2

选修课

物理

36

30

6

1

1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6

36

 

 

 

1

1

3-4

职业素养

18

18

 

 

 

 

 

1

5

必修课

机械制图

180

80

100

5

5

 

 

 

 

 

1-2

机械基础

144

110

34

 

 

4

4

3-4

模具

126

90

36

 

 

3

4

3-4

模具钳工

108

48

60

3

3

 

 

1-2

切削加工

180

100

80

 

 

5

5

3-4

数控加工

54

30

24

 

 

 

3

4

模具材料

72

42

30

 

4

 

 

2

CAD

72

36

36

 

 

4

 

3

选修课

电焊

72

30

42

4

 

 

 

1

必修课

军训

30

4

26

1

 

 

 

1

劳动教育

144

 

144

2

2

2

2

1-4

停课实训

396

 

396

 

 

 

 

22

5

顶岗实习

540

 

540

 

 

 

 

 

30

6

选修课

社会实践

126

 

126

 

 

 

 

7

 

5

合计

3414

1728

1686

32

32

32

32

30

30

 

编辑:Admin